主题教育 | 人文学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政治引领培根铸魂,文化自信强党强国

来源: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23-07-06浏览次数:109



2023621日,根据学校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的工作提示要求,人文学院党委以“政治引领培根铸魂,文化自信强党强国”为主题,在同新楼312室召开党委中心组理论专题学习(扩大)会,集中观看了2023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一讲的视频,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院党委书记范宝舟、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凯、副院长刘长喜、专职组织员魏南海、综合教工支部书记程晓、辅导员兼本科生支部书记李淮北、博士生支部书记李茜、硕士生支部委员鲁帆参加了此次理论学习活动。

首先,大家集中收看了由教育部思政司主办的“铸魂增智育新人 正风促干书新篇”2023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展播第一讲。在该讲示范微党课中,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五所高校的党委书记和师生代表,结合当前正在广泛开展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从政治引领人才培养的角度阐明了各高校开展主题教育的成效和成果,全面展示了各高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先锋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在育人育才过程中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激励广大师生党员练好看家本领、筑牢思想根基、凝聚奋斗力量,不断创造育人育才新成就。

随后,大家通过学院党委书记范宝舟同志领学的方式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范宝舟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现实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充分肯定了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动力源作用,从理论上厘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建设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不统一、不自信、不坚定等一系列问题,给我们加强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提供了方法论的遵循,告诉我们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既不能走向虚无主义,也不可走向原教旨主义。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有文化自觉,要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工作中注意文明形态转换的自觉性。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必须结合当下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要任务,不能为了转换而转换,而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现实需要。

接着,大家围绕今天集中观看的示范微党课和学习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党委副书记刘凯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党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向我们提出了新时代新的使命,需要我们切实体会并认真践行。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期,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的文化使命和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系统阐述,既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规律总结,又是在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础上,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文化领域的新拓展、新突破。新的使命具有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特征,一面在于传承,另一面则在于创新。传承中华文脉为新时代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奠定了根基,赋予后者更强的说服力和号召力。一方面持论要“正”,发扬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精神,守正不守旧。客观地总结传统文化的成就和不足,避免厚古薄今,理性审视。另一方面手段要“新”,研究思路和理论模型应与时俱进,尊古不复古。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灵活采纳西方经典理论和当代研究成果对中国传统文化予以全新阐释,汲取他国文化源泉滋养中华文脉,对于在不同文明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文化在现代世界的“突围”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副院长刘长喜表示,今天观看的示范微党课,其中谈到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对我们的启发很大。人文学院目前有哲学、社会学、新闻传播、中文四个一级学科点,每个一级学科如何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这需要每一个学科好好论证和思考。一方面要在原来发展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新突破,另一方面要对标学科评估要求,结合上一轮评估总结,做好学科规划。微党课中还谈到有组织的科研,要求各个学科以及学科之间加强融合,组织起来,不能单打独斗。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讲话,我更加体会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注重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因参加学校重要会议而请假的副院长林晖,在自学本次专题学习的内容后谈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这就要求我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更要突出重视主流媒体在文化传承中的突出作用。把这一主题作为新闻雪理论好业务教学的重要内容。

综合教工支部书记程晓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指明前进方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对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有高度自觉和自信。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体现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也不排斥人类其他优秀文化,而是要以博大宽广的胸襟、海纳百川的胸怀大胆吸收借鉴一切符合国情的人类优秀文化。

学院党委委员、组织员魏南海表示,2023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一讲,充分向我们展示了要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把政治引领贯穿于办学育人的全过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独特禀赋和强大生机,严密论证了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重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提出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要求。高校作为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阵地,要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青年思政和党员发展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和研究创新。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文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学校学科布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这是学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重要使命。

会议还对学院各支部自20234月份学校启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相关学习记录、活动新闻稿等台账材料进行了点评,对各支部台账材料的字体和格式提出统一要求。



(供稿:魏南海,供图:鲁帆(学)、李茜(学))


版权所有: 上海财经大学

地址: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   邮编:200433   E-mail:wxb@mail.shuf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