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邂逅辩论”——人文学院队勇夺2023年新生杯辩论赛冠军

来源:人文学院发布时间:2023-12-04浏览次数:263


1124日,2023年读思结合新生杯辩论赛落下帷幕,人文学院代表队夺得冠军。自1017日辩论赛开启,他们一路走来未尝败绩,且每场比赛都能赢得胜利和最佳辩手奖牌,真正做到了读思结合,在辩论中体现自己的思辩和努力。

辩论队的领队洪明扬提到:“自新生杯开始以来,大家每晚基本都会在学院楼113度过,我们会在里面激烈的讨论论点和攻防,大家都很积极地参与到备赛的过程中,在临近比赛时大家甚至熬夜到两点,结束后每个人都很疲惫但又充满收获的喜悦。最后的总冠军也证明了我们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回顾整个赛程,人文学院代表队共接触了四个辩题,讨论了“公共事件中,应不应该批评不完美受害者”,于此学到如何更好地参与网络空间的讨论以及对道德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讨论了“朋友满天下/知己有几人,是更好的人际关系”,在这个辩题里,深刻理解了朋友与知己的关系,也为确立正确的交友观指明方向。在半决赛,人文学院代表队讨论了“己所欲,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更好的道德原则”,在《论语》依旧闪闪发光的现在,这道辩题让大家深入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仁爱”和“恕”,对道德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总决赛的赛场上,人文学院代表队讨论了“中华文化浪漫在繁/简”,自幼浸润在中华文化中,在浪漫的文化下成长自然要究其根本,这个浪漫究竟从属于“繁”还是从属于“简”,人文学院辩论队的三位辩手在赛场上与对方辩友激烈论战,最终获得决赛的胜利。

23级人文辩论队同学的新生杯感想:

顾轩菁同学:

不知不觉就和人文辩论队一起走到了决赛,决赛遇到中华文化的繁简之辩感觉就是人文的幸运吧。听到结果的时候很惊喜很惊讶,人文拿到了时隔八年的新生杯冠军。可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对方辩友的论和我们准备的攻防有比较大的差别,好在我们没有被拉出语境,大概是因为我们真诚的认为中华文化的简很浪漫,是一种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含蓄,人生有味是清欢吧,所以最后在场上的心态也很简单了,把自己想说的说尽兴就足矣。

这个冠军绝不仅仅是我们三位新生的功劳,人文辩论队是一个特别团结的大家庭,高年级同学对新生同学的帮助和提点,这种传承和始终的牵挂是人文辩论队走到最后的不可或缺的原因。支持我们的人文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的付出让我们走到了最后。同学们在113熬了多少个夜,似乎都已经习惯了每晚去同新楼的日子,这几天不训练了甚至有点不习惯哈哈哈,辩论队给刚来上海的我很大的归属感和温暖,大家都是很有自己思考很有深度的人,跟着大家我种草了很多书单,也了解了很多知识,这大概就是辩论交流的魅力吧,感谢相遇,祝人文辩论队越来越好。

徐语彤同学:

一辩对我来说是个新的挑战,改了一遍又一遍的质询小结和立论稿,白板上的辩题判准和思路,桌面上存满的中华文化论文,凌晨三点的同新楼113共同组成了我场上三分半的开篇陈词。我很喜欢自己立论稿中的结语“简的浪漫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这句话,决赛场上夺得冠军也是独属于人文学院辩论队的浪漫记忆,感谢我的队友,感谢学长学姐,站在决赛讲台上,脑海里反复重现着面试成功后洪领队发的那条信息“延续人文荣耀”。

王罕同学:

我们是冠军!拿到了全程佳辩也真的很开心!

起码说明大家的努力都是有回报的!再次感谢各位学长的挑灯夜陪!辩论队真是一个非常温暖非常团结的地方,这样一代代的传承与凝聚,也正是我们获得冠军的最大原因吧。

蒋常瑞同学:

这次人文学院代表队能获得冠军是对我们长时间备赛的最大认可。在每场比赛中,要上场的同学都会认真准备,不上场的同学也会站在他们的反方细心帮他们推敲论点,也会和他们一样待到很晚主打陪伴,也感谢各位帮助我们的学长学姐。总之我们这次夺冠是团队的力量,缺一不可。

姜桓硕同学:

对我来说,代表人文学院参加本届新生杯辩论赛并随队一起夺冠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无论是赛前的准备还是比赛中的激烈辩论都令我益匪浅。辩论赛不仅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个锻炼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口才表达的平台。

在备赛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作为一个团队,相互配合、协同努力,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整合思路,准备出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我与我的队友们通过充分的沟通和相互支持,使我们的辩论战线更加统一和强大。我在比赛中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成长。我学会了处理紧张情绪,学会了善于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我也学到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清晰思考。总之,加入人文辩论队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黄鹤羽同学:

还是初中的时候喜欢某档辩论类节目,看着电视机里的陈铭老师闪闪发光,理想人格在那一刻凝固成了他的样子。我也想用爱来改变这个世界。长大后我慢慢发现,世界是一个巨大美丽的巴别塔,而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张开眼睛,而不失去臂膀。

这两个月以来越来越感受到辩论的意义。因为热爱而走到一起的大家朝同一个方向努力,在这种时候我会觉得很感动。感谢两个月来陪伴在我身边的人文学院辩论队的所有人,像是用魔法在我身上洒下金粉一样,我感觉自己好像也逐渐变得闪闪发光了起来。谢谢你们,我因你们感到幸福。也祝我们永远都走在自己想要去的路上。

庞晟泽同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新生杯赛程,我受益颇多。首先,在备赛中,通过查阅资料、阅读书籍等方式,不仅丰富了学识,而且对于书中的观点真正做到了读懂读透。其次,在辩论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友情是珍珠,回忆是钻石。与同队的伙伴一起鏖战出论的每个夜晚都值得回忆与铭记。

陈子翀同学:

作为一名没上场的辩论赛选手,在整个赛季备赛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无数个晚上的努力和奋斗。备赛过程中的种种感受令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辩论的热爱和追求。首先,备赛期间的准备工作是极其辛苦和耗时的。每天晚上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翻阅资料、整理观点、演练辩论案例等等。这些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各种知识,以求在辩论赛中有充足的准备和明确的思路。即便没有上场比赛的机会,我从备赛中也获得了很多收获。我学会了团队合作,与其他队员一起互相学习和支持;我培养了专注力和逻辑思维,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尽管未能亲自上场,但我深知备赛的每一刻都对我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产生了影响。最后,备赛过程也让我更加珍惜机会。虽然我没有在赛场上亮相,但我知道为一个团队做着默默的贡献同样是有价值的。备赛不仅仅是为了比赛的一瞬间,更是一种对自己能力的追求和对团队的支持。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辩论赛备赛的选手,我对整个赛季备赛过程充满了感慨和自豪。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和牺牲,但我相信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我知道通过备赛的努力,我在辩论这个领域不断成长和进步。

人文辩论队的大家在这短短一个半月里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在他们的努力下,人文拿到了来之不易的冠军,在这里也要感谢学院的老师们对辩论队的大力支持,我们明年学院杯再见!



供图:洪明扬(学生)

供稿:洪明扬、任家慧、23级辩论队同学等


版权所有: 上海财经大学

地址: 上海市国定路777号   邮编:200433   E-mail:wxb@mail.shufe.edu.cn